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單雙作用葉片泵工作原理
(1)分類葉片泵是一種以擠子為葉片的殼體承壓型液壓泵,此種泵的發展歷史悠久,在國內外許多古老的提水工具中常可以找到它的雛形。葉片泵的詳細分類如圖A所示。
(2)特點見下表。
葉片泵的特點
主要優點 | 主要缺點 |
①結構緊湊,單位體積的排量較大 ②單作用葉片泵可制成變量泵,并可雙向變量,特別是定子結構簡單的壓力補償型變量泵 ③定量葉片泵可制成雙作用或多作用的,軸承承受力平衡,壽命長 ④多作用葉片泵的流量脈動較小,噪聲較低 ⑤與柱塞泵相比,自吸能力較強 ⑥單作用葉片泵和雙作用葉片泵均可制成雙聯泵甚至多聯泵(兩個或多個單級泵安裝在一起,在油路上并聯而成的液壓泵),從而滿足液壓系統對流量的不同需求 | ①抗污染能力較差 ②單作用葉片泵的轉子承受單方向液壓不平衡作用力,軸承壽命短 ③雙作用或多作用葉片泵的定子結構復雜 ④受葉片與滑道間接觸應力和許用滑摩功的限制,變量葉片泵的壓力和轉速均難以提高,而根據葉片外伸所需離心力的要求,其轉速又不能太低,故使用工況范圍較窄 |
3.1.2工作原理
(l)單作用葉片泵的工作原理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①工作原理單作用葉片泵的工作原理如圖B所示。轉子2的外表面和定子3的內表面均為圓柱形。轉子中心和定子中心之間保持一個偏心距e。轉子上開有均勻分布的徑向滑槽,矩形葉片4裝在轉子的滑槽內并可靈活伸縮。這些葉片將前、后端蓋和轉子及定子間形成的環狀空間沿圓周分割為與葉片數量相同(均為奇數)的密封工作腔。由于轉子和定子間的徑向距離沿圓周變化,故在轉子旋轉的過程中這些密封工作腔會發生周期性的擴大和縮小變化。在泵內安裝有帶腰形配流窗口的配流盤或在泵的端蓋或定子上制有分隔開的腰形配流窗口,其中與正在擴大容積的工作腔相通的即為吸油腔,與正在減小容積的工作腔相通的則為排油腔。當原動機通過傳動軸1帶動轉子2按圖B所示方向旋轉時,在離心力以及通入葉片根部壓力油的作用下(有的還有彈簧力)右側的葉片向外伸出,葉片的頂部貼緊在定子內表面上,密封工作腔容積逐漸增大,產生真空,通過吸油口和右側腰形配流窗口將油液吸入。而左側的葉片向里縮進,密封腔的容積逐漸縮小,密封腔中的油液通過左側腰形配流窗口和壓油口被壓出而輸送至系統中去。傳動軸帶動轉子每轉一周,每個密封的工作腔吸油和壓油各一次。原動機帶動泵連續運轉時,泵便連續地壓油。
②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a.變量問題由于單作用葉片泵的轉子中心和定子環中心之間保持偏心距e,而泵的排量與偏心距P相關,采用某種機構調節該偏心距,則可從零到某一方向zui大值之間或從零正反向到zui大值之間連續或有級地改變其供油排量。如果改變偏心距e的方向,也可在泵的轉向不變情況下,使泵的吸、壓油腔互換,實現反向供油。所以單作用葉片泵經常制成變量泵。還有為了滿足系統對流量的不同要求,需要采用雙聯泵甚至多聯泵,它們是由兩個或多個單級泵安裝在一個殼體內,在油路上并聯而成的液壓泵。
b.不平衡作用力問題 由于轉子、傳動軸及軸承等機件上受單方向的液壓不平衡作用力,軸承負載較大,壽命較短,不宜高壓化,故單作用葉片泵又稱非卸荷式泵。
c.葉片槽后傾為使葉片頂部可靠地和定子內表面相接觸,壓油腔一側的葉片底部和壓油腔相通,吸油腔一側的葉片底部和吸油腔相通(圖C)。為了使葉片能順利向外甩出并始終緊貼定子,必須使葉片所受的切向慣性力與葉片的離心力等的合力盡量與葉片槽的方向一致(圖D),以免側向力的分力使葉片與定子間產生的摩擦力影響葉片的伸出,為此轉子上的葉片槽應向后傾斜(傾斜方向與轉向相反)一定角度口開出。
d.困油問題為了防止吸、壓油腔貫通,配流盤的吸、壓油窗口間的密封角p應略大于兩相鄰葉片間的夾角。但是,由于單作用葉片泵的定子不存在與轉子同心的圓弧段,因此當上述被封閉的容腔發生變化時,會產生與齒輪泵相類似的困油現象。不過,單作用葉片泵的困油現象并不十分嚴重,通過配流盤排油窗口邊緣開三角形卸荷槽(俗稱眉毛槽)的方法可以消除困油現象所帶來的危害。有時還利用困油時密封容腔的被壓縮過程,當密封容腔中的油液被壓縮到接近額定工作壓力時,再把容腔接通壓油腔,由于減小了和壓油腔接通時的壓差,故降低了液壓沖擊和噪聲。
(2)雙作用葉片泵的工作原理及幾個應注意的問題
①工作原理 圖E所示為雙作用葉片泵的工作原理。定子1的內表面形似橢圓形,由兩段半徑為R的大圓弧、兩段半徑為r的小圓弧以及連接大小圓弧的四段過渡曲線組成。轉子2和定子1同心。轉子上開有均勻分布的徑向滑槽,矩形葉片3裝在轉子的滑槽內并可靈活伸縮。轉子、葉片、定子都夾在前后兩個配流盤中間。矩形葉片將兩個配流盤和轉子及定子間形成的空間沿圓周分割為與葉片數量(均為偶數)相同的密封工作腔。由于轉子和定子間的徑向距離在過渡區沿圓周變化,故在轉子旋轉的過程中這些密封工作腔會發生周期性的擴大和縮小變化。配油盤上開設的四個配流窗口分別與吸、壓油窗口相通。在圖E所示轉子順時針方向旋轉時,葉片受離心力和葉片槽底部所通壓力油的作用而緊貼定子內表面。當葉片從定子內表面的小圓弧區向大圓弧區移動時,密封工作腔的容積逐漸增大,通過配流盤上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吸油窗口吸油;當從大圓弧區向小圓弧區移動時,密封工作腔的容積逐漸減小,通過配流盤上左下角和右上角的壓油窗口壓油。吸油區和壓油區之間的一段封油區將吸、壓油區隔開。轉子每轉一周,每一葉片在槽內往復滑動兩次,每個密封工作腔完成吸油和壓油動作各兩次,故稱為雙作用葉片泵?;谕瑯拥脑恚芍瞥扇饔蒙踔粮嘧饔么螖档娜~片泵,但均很少見。
②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a.只能作定量泵與單作用葉片泵不同,雙作用葉片泵的轉子中心和定子中心之間同心,故雙作用泵只能作定量泵使用。
b.徑向液壓力相互平衡 由于雙作用葉片泵的兩個吸、壓油區是徑向對稱的,故在轉子、傳動軸及軸承上所作用的徑向液壓力相互平衡,所以雙作用葉片泵又稱卸荷式泵。因此有利于泵的工作壓力的提高,且壽命較長。
c.定子內表面曲線及其角度分配 雙作用葉片泵的定子內表面曲線對泵的流量均勻性、吸人性能和壽命有很大影響。由前述已知,定子內表面由兩段半徑為R的大圓弧、兩段半徑為r的小圓弧以及連接大小圓弧的四段過渡曲線所組成。
為了保證工作平穩和輸出流量均勻,理想的過渡曲線具備下列特征:應使葉片在槽中滑動時不“脫空”(與定子內表面脫離),以免發生撞擊,產生噪聲,降低泵的使用壽命;在泵轉動到過渡曲線和圓弧交接處或沿過渡曲線滑行時,葉片伸縮的徑向速度和加速度變化均勻,不會發生突變并引起硬沖現象,以減小沖擊、噪聲和磨損。過渡曲線有修正的阿基米德螺線、正弦加速曲線、等加速等減速曲線和高次曲線等幾種。雙作用葉片泵一般都使用綜合性能較好的等加速等減速曲線作為過渡曲線;有些高性能泵的過渡曲線則采用高次曲線。
圓弧區段一般取小圓弧半徑r=r0+(0.5~1)mm(r0為轉子半徑)。增大大圓弧半徑與小圓弧半徑之差(R-r)可增大泵的排量,但受到葉片和轉子強度及葉片不脫空條件的制約。分析計算表明,當葉片徑向運動按等加速等減速規律變化時,允許選用較大的R/r值,因而可得到較大的(R-r)值,故定子內表面過渡曲線多采用等加速等減速曲線。
為了保證吸油腔與壓油腔之間的密封及避免困油現象,定子內表面曲線的角度分配應滿足一定條件。圖F所示為配流盤與定子曲線相對位置關系,可以看到:若泵的葉片數為z,為了保證吸油腔與壓油腔之間的密封,大圓弧區段及小圓弧區段的吸、排油腔之間的密封角α1和α2應滿足的條件為α1≥2π/z和α2≥2π/z。為了避免發生困油現象,應使兩封油葉片之間的容腔在α1和α2角度范圍內移動時(此時容腔與高、低壓腔均不相通),其容積大小保持不變,即保證大圓弧區段及小圓弧區段對應的中心角βl和β2滿足βl≥a1和β2≥α2。
d.壓力沖擊及減振 若泵的轉子順時針轉動,當兩相鄰葉片間的工作腔從吸油區進人大圓弧區時,油腔中的壓力保持為zui低。當此工作腔轉至開始與排油區接通時,高壓油液流人此密封容腔并壓縮其中的油液,因此壓力驟升。這個過程將引起壓力沖擊和噪聲。解決這個問題的常用方法是設置三角減振槽(圖F),使高、低壓油逐漸接通,高壓油進入密封容腔時受到節流阻尼,從而減緩壓力沖擊現象,起消振作用。
e.葉片前傾安放 當葉片在壓油區沿定子曲線滑動時,定子內表面對葉片的法向接觸反力Fn可分解為沿葉片槽方向的分力Fp和橫向分力Ft,由于葉片的外伸部分是懸臂梁結構,故橫向分力會在葉片與槽側壁的接觸處產生較大的摩擦力,葉片與定子曲線的接觸壓力角α(定子曲線接觸點處的法線方向與葉片方向的夾角)越小,橫向分力Ft=Fnsinα越小,越有利于葉片在其槽內自如滑動,并減小摩擦力從而減少葉片與槽之間的磨損。故葉片槽不徑向開設,而是順轉向前傾一個角度θ(通常θ=10°~14°)開設,使α<φ,即α=φ-θ[圖G(a)]。否則,壓力角a=φ將較大,Ft也較大。但這樣做的結論并不適用于吸油區[圖G(b)],一方面在吸油區葉片槽前傾反而使壓力角α增大,變為α=φ+θ,使葉片的受力情況更加惡化;另一方面葉片沿定子曲線滑動時,其頂部實際上除了受到定子內表面反作用力外,還受到與滑動方向相反的摩擦力Ff作用,兩者的合力F才是計算有害橫向分力Ft的依據,故上述僅以法向接觸反力Fn作為依據勢必得出壓力角越小越好的錯誤結論。新的觀點認為取θ=0°更為合理,目前國外一些雙作用葉片泵的葉片槽是徑向開設的,所以關于葉片安放角問題仍值得進行深入探討。威斯特小編敬上
版權所有© 2024 上海茂碩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滬ICP備18010475號-6
技術支持:化工儀器網 管理登錄 sitemap.xml